1
一汽奥迪的工厂在哪里
一汽奥迪在中国有三个工厂分别位于长春、天津和佛山。长春工厂底蕴深厚作为汽车产业重要基地凭借完善产业链与先进技术肩负着 A4L、A6L、Q5L 等车型的生产重任天津工厂专注发力致力于最新款奥迪 Q3 的制造佛山的华南基地则发挥专长打造出品质卓越的奥迪 A3 两厢和三厢车型共同构建起一汽奥迪强大的生产体系 。
长春工厂是一汽奥迪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这座城市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有着浓厚的汽车产业氛围。在长春工厂内先进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德国奥迪严苛的生产标准在这里得到完美贯彻。每一辆从这里下线的 A4L、A6L、Q5L 等车型都凝聚着精湛工艺与科技智慧凭借出色品质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天津工厂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奥迪 Q3 的专属生产地。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为工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发展环境。天津工厂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引入先进技术致力于将奥迪 Q3 打造成同级别车型中的佼佼者。从零部件的精细加工到整车的组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 Q3 能以最佳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佛山的华南基地在奥迪 A3 的生产上展现出独特魅力。这里拥有先进的生产线与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专注于 A3 两厢和三厢车型的制造。基地注重创新与品质从设计理念到生产工艺都紧跟时代潮流赋予了 A3 时尚外观与卓越性能。不同风格的 A3 车型从这里驶向全国各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一汽奥迪位于长春、天津和佛山的三大工厂凭借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分工明确又协同共进为消费者带来了品质上乘、风格多样的车型也助力一汽奥迪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书写着汽车工业的辉煌篇章 。
2
从一汽-大众奥迪到奥迪一汽
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和全球汽车市场都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从特斯拉令人瞩目的销量增长,甚至新能源车企股价的飙升,整个汽车行业都嗅到了新能源和智能浪潮的气息。这股浪潮即将席卷全球,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这个百年产业的面貌。
对于奥迪来说,挑战来自特斯拉和豪华市场的老对手——奔驰EQC拉开了奔驰在华电动车战略的大幕,未来还会有EQE、EQS SUV、EQE SUV等车型;宝马也没有闲着。首先,它收购了华晨的多数股权,然后与长城汽车合作生产电动版MINI。并计划将中国建设成为其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生产基地之一。
显然奥迪不可能不为所动。
2020年10月中旬,奥迪与一汽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成立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就在本周一(1月18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奥迪汽车有限公司、长春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宣布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落户长春。
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计划引进PPE平台,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300亿元,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在长春投产。同时,未来PPE产品将由一汽-大众全资子公司一汽奥迪销售公司销售。PPE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是奥迪和保时捷联合为大型电动车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平台。该平台打造的车型车身重量更轻,车身刚性更高,涵盖轿跑车、旅行、SUV等车型。
引人注目的是新项目的名称——“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奥迪这次的合作伙伴不是一汽-大众奥迪或者SAIC奥迪,而是和更高层次的一汽有直接关系。作为第一个引入中国的豪华汽车品牌,一汽-大众奥迪合资公司的初始股权比例为60: 30: 10。
在奥迪-一汽项目中,奥迪和奥迪ag将持有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60%的股份,一汽集团将持有40%的股份。以新能源汽车合作为契机,奥迪与一汽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股比纠缠。
事实上,早在2018年3月,一汽、奥迪、大众等各方就在日内瓦车展上签署了《关于成立一汽-奥迪销售公司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成立移动出行和更多数字化服务新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两份备忘录,一汽集团和奥迪将在中国联合成立两家新的合资企业,包括一汽-奥迪移动出行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和一汽-奥迪销售公司。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一汽奥迪销售公司并没有成立。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这与此前SAIC-奥迪的风波有关。现在SAIC-大众的问题已经澄清,奥迪自然可以迈出新的步伐。
2020年,一汽-大众奥迪在华累计销售新车72.63万辆,同比增长5.4%,成功达到年销量70万辆的水平,创下中国30多年来的新高。中国贡献了奥迪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销量,在21世纪20年代,中国仍然是奥迪无法放弃的市场之一。从这家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可以看出,经过一番博弈,奥迪在中国的核心合作伙伴依然是一汽。“引入PPE平台是双方持续开放合作的重要实践。中国一汽与奥迪的合作始于长春。30年来,长春也见证了中国一汽与奥迪合作的成功。”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先东如是说。
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业务负责人杜思曼表示:“随着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落户长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通过本地化生产,强化高端纯电动汽车厂商的定位。“在此次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书写奥迪在中国的成功篇章,积极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根据奥迪的产品规划,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份额的40%。奥迪已经推出了30多辆电动汽车,其中20辆将是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奥迪计划到2025年将电动汽车销量提高到中国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未来奥迪一汽新能源产品会是什么品牌。
根据2018年发布、2019年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条例》,“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建成投产后,只生产拥有自主注册商标和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产品”。这也是江淮大众之前只把思皓品牌投产,然后传出可能会进口到SEAT品牌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一规定,奥迪一汽项目也需要重新注册新商标。但对于具有高端新能源汽车属性的PPE平台车型,奥迪显然很难选择重启炉灶。新品牌缺乏奥迪的口碑积累,难以帮助奥迪实现未来转型。更何况奥迪的品牌已经用了几十年,德国人显然很难轻易放弃。
当然,还有一种猜测:奥迪可能会突破政策限制。如果“突破”实现了,就会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打破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需要使用自有商标的限制,可以为长城宝马等现有企业使用国外高端品牌扫清道路,也为通用、福特、戴姆勒、丰田等企业选择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品牌使用路径。
更野的猜测空是奥迪一汽项目可能与保时捷国产化有关。作为奥迪与保时捷合作的全新品牌,PPE平台的落地意味着奥迪一汽具备了生产纯电动Macan等保时捷电动产品的技术基础。虽然保时捷一再否认在中国投产的可能性,而奥迪一汽是奥迪-奥迪主导的项目,但毕竟不等于保时捷。
在众多猜测的背后,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奥迪电动车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一汽将从技术、营销等方面获得高端电动车品牌的相关经验,豪华市场的电气化竞争也将进入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