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生气还可能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例如,生气时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来寻求安慰,而这些食物对牙齿健康并不利。同时,生气时人们可能忽略口腔卫生,如不及时刷牙、漱口等,这也可能增加患口腔疾病的风险。
可以说,虽然情绪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牙痛,但它可能通过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和口腔卫生习惯,间接地增加患口腔疾病的风险,从而引发牙痛。为了维护口腔健康,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也十分重要。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心因性牙痛”?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关于心因性疼痛诊断标准如下:持续性牙痛‚痛点不明确可移动‚以夜间睡眠之前为主;临床上牙痛发生与口腔局部检查的客观体征不符;无器质性病变‚难以用病理、生理机制解释;心理因素被判定为牙痛的病因,如:外界环境刺激;心理冲突或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牙痛使其从环境中得到支持;牙痛能使此人回避某些他讨厌的活动;排除其它精神障碍。
然而,大家通常是难以自行判断的,所以,当如果出现牙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的口腔医生进行诊断。若患者牙痛与口腔局部检查的体征不符‚无器质病变‚甚至对牙痛表示过分的关注,对治疗特别紧张或恐惧,可考虑牙痛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一定的内、外在联系。
就算针对是因为情绪导致的牙痛症状,大家也无需过分担忧,心因性牙痛是一种自身对疼痛强化和鼓励的行为造成的。因此,消除这种强化和鼓励‚疼痛也会随之消失。当出现时,可以采用劳动、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让牙痛得到缓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1]雷万文,吴洪军. 心因性牙痛临床治疗研究 [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4, (04): 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