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不得已亲率大军倾巢而出,与公孙瓒交战于界桥南边。
公孙瓒以步兵3万余人列成方阵,左右两翼又各配5000骑兵,骑兵之中则以骁勇善战、擅长骑射的“白马义从”为中坚。这4万大军排山倒海而来,旌旗铠甲,光照天地。
麹义久在凉州,深知如何应对骑兵。他请求自领部曲800余人为“先登死士”在前诱敌,让袁绍领着数万步兵在后面列阵,并以1000强弩掩护自己。袁绍别无他法,只能选择相信麹义。
公孙瓒见麹义和袁绍兵少,又是平原开阔地带,不会有埋伏,便下令骑兵发起冲锋,准备冲破袁绍的方阵。
看着上万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正是3000白马义从,麹义勒令先登死士按兵不动。直到白马义从冲到面前只有数十步的时候,麹义才一声令下:“盾起!”
800名先登死士一起厉声大叫,抽出埋藏于地下的大盾,扬起阵阵土灰。白马义从猝不及防,有所迟缓,先登死士迅速结成三面盾墙,令白马义从无法在狭窄的空间中调头。
在麹义的带头冲锋下,先登死士左手以大盾为掩护,右手的长矛纷纷向白马义从身上招呼。再加上袁绍的步兵方阵万箭齐发,丧失机动性的白马义从左冲右突,无法突围,死伤无数。
看着前面的白马义从失利,公孙瓒的其他骑兵大惊失色,调转方向,争相逃命。骑兵一乱,也践踏裹挟着后面的步兵方阵。一时间公孙瓒全军皆乱,一个个哭爹喊娘,公孙瓒也喝止不住。
麹义领着先登营,悍不畏死,临阵斩杀了公孙瓒的冀州刺史严纲及数千人。麹义乘胜追击,将敌军赶至界桥。
公孙瓒收拢败兵,企图守住界桥。麹义越战越勇,在界桥再次将公孙瓒击败。
公孙瓒狼狈逃跑,麹义追至其大本营,斩将夺旗,再次将敌军杀得四散溃逃。
而袁绍也领着步兵在后面追杀敌人的败兵。到界桥南边数十里,袁绍见大局已定,便下马收鞍,稍事休息,命令其他人继续追击,只留弓兵数十人和大戟士100人保卫自己。
正当袁绍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公孙瓒溃散的2000多骑兵猝然杀来,将他重重围住,箭如雨下。
谋士田丰劝袁绍躲在墙后,袁绍却是视死如归,将头盔按于地上,高呼:“大丈夫理当战死,躲在墙后就能苟活吗!”
公孙瓒的骑兵不知围的是袁绍,又遇其顽强抵抗,就未全力进攻。袁绍身边的士兵所剩无几,渐渐不支。
关键时刻,麹义领着先登营前来营救。公孙瓒的骑兵见麹义前来,顿时作鸟兽散,袁绍这才捡回一命!
这场“界桥之战”,袁绍以少胜多,全靠麹义临阵指挥有方,4次退敌!麹义和800先登死士亦是名扬天下。
2年后,公孙瓒杀害幽州牧刘虞,虽然尽得幽州之地,却是众叛亲离。袁绍趁机联合刘虞旧部及鲜卑乌丸,共计10万大军,由麹义统率,于“鲍丘之战”大败公孙瓒,斩首2万余人!
麹义数战皆胜,逼得公孙瓒退回易京,坚守不出。在兵围易京1年后,联军渐渐散去,剩下麹义的数千人。麹义弹尽粮绝,无奈退兵,却被公孙瓒趁势掩杀,辎重尽失。
麹义领着败兵归来,袁绍对他稍加责备。麹义一生几无败绩,此番败北也是粮草不继所致。他不禁怨恨袁绍补给过慢,开始居功自傲,大放厥词。
袁绍自知无法驾驭麹义,而且麹义功高震主,便寻了个由头召他相见。麹义未有防备,只身赴宴,被袁绍设伏斩杀,部曲亦被瓜分吞并。
可怜麹义一代猛将,为袁绍出生入死,立下不世之功,竟落得如此下场!麹义既没,先登死士亦消逝于茫茫史海之中。。。#三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